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条件——观《叛狱风云》

影片不错,边看边在twitter上记录,整理了这几条:


    条件一:不对等地位不可改变。 
    条件二:至少有一方有意识制造这种倾向或者无意识做出产生这种倾向的行为。 
    条件三:强权一方有红脸和白脸两个面孔。 
条件四:双方都有人性罪恶的一面并且很轻易的体现出来。 
条件五:个人的抗争会损害其他人。 
条件六:弱势一方至少有人软弱,这个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尤其是其本来就是弱者的话。 
条件七:当有人发觉自己的错误时,有一个东西(比如集体)能够被用来承担这个罪责。 
条件八:关键期,转化的关键期,弱势一方的团结变为不可能。 
https://twitter.com/_dingding/status/25781398650 点击in reply to查看其他条。
 
    最后,一个问题:使用健康的真人进行可能有害的实验人道吗?即使已经告知了可能的危害,给予了足够的(经济)补偿。

    我觉得答案是“”。

    一般来说,参与这种医学实验是为了获得这些补偿这是有偿劳动,罪恶之源,而实验者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这就符合了上述的一、五和七,实验者考虑到被试验者的时候会符合三,考虑到实验的时候很容易符合二,四是固有条件,八是后期的固定关系的条件,因此这种关系很容易就进入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范畴。

    而且从实验者的角度,即使是潜意识也很容易弱化实验的可能后果,而且在真正产生这种后果之前很难证明实验者在欺骗,同样,实验者为了获得补偿也有动力勉强自己坚持。

    那么如何解决实验所需?

    第一种方法就是:做不人道的事情。

    第二:不做健康人的实验。很多时候,做健康人的实验只是为了满足研究而非实际应用的需要,或者研究可能的危害的最大耐受,这些都是可以不研究的。

个人的高尚和集体的高尚

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卑劣的集体里,同样有着“高尚”的个人,当然,高尚的集体里也会有“卑劣”的个人,后者很容易理解,但前者呢?

先看看什么叫高尚,高尚是道德的一个程度或者说分级,道德是一个群体为了保证群体利益而形成的不成文的约定,而越对群体有利就被认为越高尚

对于群体来说,为了群体的利益,必须保护和鼓励高尚的个体的存在,这种保护对于高尚的个体来说是有利的,而且对于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来说,这种有利的回报见效是很快的,这也是为什么都认为外地人素质低下,因为对于外地人来说,周围的群体不再固定,高尚,甚至保持一般的道德水准是没有可预期的收益的,缺少激励的情况下道德水准下降是很正常的。同样也可以解释“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因为做好事(道德高的表现)往往发生在稳定的群体,做恶事(道德低的表现)往往发生在不稳定的群体,古代信息的流通又主要靠人员的流动,因此有这样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既然个体的高尚容易得到激励或者说回报,因此个人保持高尚就相对比较容易了,但在群体中却不是这样。

作为一个群体的一份子,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高尚的行为的时候,有两种身份:个人和集体,如果选择个人,所得利益便如前文所说,如果选择集体身份呢?

一个高尚的集体显然可以获得和高尚的人类似的回报,但当集体里有道德不高尚的个体的时候,集体的道德水平几乎符合“水桶原理”,即“集体的道德水平由道德最低的人决定”,因此个体以集体的身份高尚的时候,整个集体并不因此变得高尚,也就是说这个高尚行为并不能获得可预期的回报。

因此,当高尚的个人以集体的身份做出某个行为的时候,考虑的是对集体道德的影响,由于他不是道德最低的个体(其实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最低的),也就是说他把道德放低几乎不会影响集体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说对他的集体身份几乎无影响,因此降低道德可以增加所得(更多的是减少付出)的时候,他的道德自然会下降,因此“集体的高尚”不能像“个人的高尚”那样存在。

“集体的高尚”可以存在吗?当然是可以的,如同个体的高尚需要自律一样,集体的高尚需要集体的内部约束,让个人以集体的身份高尚时能得到激励,还可以辅以反向激励,这样的集体里的每一个个体在以集体身份出现的时候(最明显的例子是穿上制服),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正向的激励,当然,一样需要在一个已经相对固定的群体中间。

我的44444推

上推快一年了吧,应该是每天都有推,现在都已经44444推了,真是一个大话痨啊(羞

按照某种传说,遇到特殊的推数的时候呢一定要发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推,比如我的22222推就特意标明送给了自己,那么44444推呢,唔,发现想说的话一条推写不完嘛(你这个大话痨!)。。所以干脆写日志得了。。

当然了,纪念推的内容应该和纪念的数字相关啦,比如22222推的时候我就祝自己越来越二,当然,是指在别人眼里二,大概有点“举世皆醉我独醒”“遗世而独立”的味道吧,那么44444推呢?

“4”谐音“死”,这个推作为诅咒推是最适合不过的啦~毕竟444444推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那么44444就是最强烈的诅咒推了吧吧吧吧吧吧。。那么应该把这个诅咒推送给谁呢?

昨天是9.18,我住的房子旁边就是九三一部队遗址,说不定我住的地方就在当年的大院里,似乎这个诅咒送给日本人很恰当。

大概日本人是对灭亡思考最多的国家了吧,和外星人最喜欢毁灭的美国不同,日本人对毁灭的思考更多的是基于自身,代表作《日本沉没》里,日本因为地壳变动而即将全岛沉没,因此推出“D计划”试图将日本国民全数送往海外。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是唯一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所以对此感到切实的恐惧,我倒不这么认为,追溯日本的历史,日本的起源时间其实不长。。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秦朝的时候徐福东渡到日本定居形成的,不知之前日本有没有土著,按照秦人的作风有人也必定被屠杀一空了。。所以认为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人的后裔是比较妥当的,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航海技术又不发达,渡海肯定遭受了很多的劫难,也许从那个时候起,害怕灭亡的烙印就留在日本的文化之中了。。。(这段太扯了。

既然人家都考虑的这么周到了诅咒他死就很难了。。。何况冤有头债有主,虽然有很多人犯错误但也犯不着给人家灭门啊。。换个目标。。

换成中共?似乎很多人骂,法轮功那幼稚的“天灭中共”就不说了,推特上也有不少这样的脑残,似乎“中共”是妖怪,只要没了就天下太平了,无论是凭直觉思考还是稍稍深入的思考,都不会得出这种结论,我也只好说“故脑残无药医也”了。。

那么换成美国?消灭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就崛起了吗?我看难。

那么换个方向吧,换成“神”?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喂那你下什么诅咒),我对神向来是没什么好感的,但神本来就没有啊。。。或者说,就算真的杀了,对于信徒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啊。。。

还有什么可以诅咒的呢?

想来大家都玩过一个思考游戏叫做“中了五百万怎么花”,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我的想法却是留下几十一百万花天酒地以后捐了,一分不留给以后的生活,后来又作了补充,那就是正好有个项目要投资的话可以投资到项目里去,把自己当做VC。当然,还有一个类似的思考游戏叫做“上帝满足你一个愿望”,我唯一的愿望是“别再到处答应人家什么愿望”了。。。

是的,这个世界按照本身的规律运行不好么?来得快的,去得也快,别人赐予的,终究会有人收回去。一切都自己去创造吧,世界上没有神,也没有会应验的诅咒。

从一个角度驳《民主杀害韩寒 民主强奸徐静蕾》及“耕地红线无用论”

饱醉豚@baozuitun (我写过关于他另写过一篇文章在这儿)写了一篇文章《民主杀害韩寒 民主强奸徐静蕾》来证明民主之恶,文章很短,直接搬过来:

一个小国家,叫赵庄民主共和国,总共有6个人。一个是偶像明星大帅哥韩寒,有财产1000万,另一个是大美人大富婆徐静蕾,有财产9000万。其余4个人是阿Q,王胡,小D、孔乙己,都是穷鬼。
这个国家实行民主竞选制。竞选人韩寒说:如果我当总统,给你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杜绝暴力拆迁,取缔任何不人道不公正的行为。
竞选人徐静蕾说:如果我当总统,把我的财产拿出十分之一,也就是900万,当社会福利。
竞选人阿Q的竞选纲领是:我要当了总统,会允许大家把韩寒杀掉,再瓜分韩寒和徐静蕾的财产,但是总统只拿其中的1000万,剩下9000万你们平分,每人3000万。另外允许大家随时强奸徐静蕾。
选民们经过计算,开始投票。韩寒1票,徐静蕾1票,都是自己投自己。阿Q得了4票,当选为赵庄民主共和国总统。
于是,大家合力杀了韩寒,瓜分了徐静蕾的财产,有性欲的时候就强奸徐静蕾。

可以看到文章简单的将民主等同于投票,又将社会情况极端化为上下两层对立的结构,来论证民主的缺陷,事实上苏格拉底之死和这个例子类似,当时的希腊也有同样的问题。(当然没有偶像和性是没法挑逗起愤青来的,所以饱醉豚举了这个例子而不是直接引用苏格拉底。)事实上,饱醉豚这个例子还有一个缺陷,下面一起谈。

耕地红线则是一个老话题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反对,反对的理由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解决粮食问题,耕地红线是多少是个学术问题我不讨论,只说要不要有红线。

炒股的人都知道,大笔资金入场和离场都会引起整个市场的震动,如果想偷偷进行只能通过一点一点的进入和撤出来减缓这种震动,这就是多和少的区别,几个人能做好的事情,几百个人用同样的方法未必就能做好。

现在来看第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整个社会只有6个人,但我们知道一个真正的社会会有6百、6千甚至6万6亿人,4个人会同意杀死韩寒,不能简单的等同为4万人会同意杀死韩寒,因为一个平等的社会,偶像帅哥总会有人喜欢的,这些人会宣扬这个帅哥如何如何的能为社会带来贡献如何如何罪不至死,当然这样能鼓动的人不多,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死了韩寒关我屁事啊,分到的钱还不够我去投票点的车费,这样一来只要韩寒不是那么招人嫉恨,让大多数人觉得亏本也要去投票杀死他,在足够大的社会里面是不会被民主杀死的。徐静蕾也一样。

再看第二个例子,也是没有考虑人多人少的问题,假如是个小村庄,把地卖了就卖了,很容易通过购买粮食来弥补,可是十三亿人的口粮到60亿人的国际市场上购买,绝对会冲击粮食价格,就算高价买回来了,也会导致别的国家粮食缺少,很明显,地球的粮食少了五分之一的产量,没有别的方法的话就只有饿死一部分人来解决,当然实际减少不会这么快,但要么是研究新的替代方法,要么是开垦别的国家的地,否则就得饿死人,现在可能会是非洲拉美,总会轮到中国。

人多人少的问题非常容易被忽略,总有人觉得别的国家能做到我国人多更能做到,事实上正是由于人多,有些事情会更难做到,尤其是涉及到集体行为的话。火车刹车比自行车刹车难多了。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是教导一些“好男孩”时常说的话,似乎,事实也是如此,每个好男孩回忆起自己的初恋,大概都要伴随着一个横刀夺爱的坏男孩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好男孩怎么就不讨女孩子欢心了呢?

首先,我们要看看怎样坏的男孩子被女孩子爱。

一般来说,违背长辈的教导即被视为坏,在男孩身上,违背通常表现为两种态度:消极抵抗和积极反抗,消极抵抗即“叫我干什么我不干什么”,积极反抗即“叫我干A我偏干B”,显然,女孩喜欢的是后种类型的。

事实上,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女孩总是更喜欢和最叛逆的坏男孩在一起,即使稍稍超出能接受的范围,也会在选择不那么叛逆者的同时更喜欢着更叛逆的男孩。

就是说,逾叛逆的男孩逾招女孩喜欢。

这又是为什么呢?女孩子不都是文文静静的么(事实上真正疯疯癫癫的女孩子倒喜欢文静的男孩)?为什么喜欢叛逆的男孩?

第一想到的当然是心理学,补偿心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由于社会习惯,女孩被培养得相对男孩更加“听话”,如果自身的叛逆行为不足以补偿(也可能是没有叛逆行为),寄托在别人身上并通过“爱”来将两人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用对方的感受来补偿自己的感受。

再看看进化学呢?叛逆的个体更容易在种群中获得优势地位(谁都怕流氓,叛逆的无视规则这一点和流氓差不多),因此对于更容易遗传后代,但叛逆的个体有更大的风险死亡(无视规则是危险的行为),因此我们看到姑娘们的另一个选择:喜欢成熟的男人。

成熟的男人,能够顺势而为,通过依照规则行事来获利,这样的个体,已经获得了优势地位,比起那些“叛逆的男孩”来说,风险显然要小得多,但是,这样的男人是抢手货,不是每个姑娘都能得到的。因此,萝莉都喜欢坏哥哥而乙女们都爱着大叔。

所以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应该是“男孩不坏女孩不爱”,而男人,还是要成熟才能所斩获。

只是看现在天朝,喜欢坏男孩的变成喜欢大叔的转化年龄越来越小,是不是因为叛逆的成功率越来越低呢?

时光倒流的时候会疼吗?

时光倒流的幻想已经被很多很多人描述过了,可是,时光倒流的时候会疼吗?

准确的说,时光倒流回你疼的时候的时候,你会感到疼吗?

看到的别人的关于时光倒流的想象都是集中在倒流之后,倒流之时呢?

那时候的信息是怎么传递的呢?

受体变成了感觉器,信息在时光倒流的时候,还能正常运作起作用吗?

白洞变成黑洞,黑洞变成白洞?

熵将增加?

宇宙将变得有序?

大脑崩溃了。。。

基于社区的推荐引擎构想

社交网站的的一个重要交际就是推荐内容给自己的好友(关注自己的人),比如facebook的“赞”,人人网的“分享”,twitter的“Retweet”。。

但对于一个弱关系的社交网站来说,将所有的推荐全部堆积上去显然不是完美的,那么通过一定的算法筛选接受的用户所喜爱的内容就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推荐呢?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加标签,给用户加上标签,给内容加上标签,标签重合率高的时候就推荐。

但问题是加标签这个行为,标签很多,不可能让用户做选择题,填空的话,同样的含义各人填写的标签文字又不同,何况,用户不喜欢加标签这个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工作。

那么,程序自动加标签吧。

假定已经有了初始数据,给一群用户加好了标签(这些标签并不是有明确含义的文字,也许只是心理学的坐标值而已),某个内容被数个用户推荐后,分析这些人的共同标签(期望值?),得出内容的标签,然后向这个内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推荐。

征婚

姓名
丁丁
性别
年龄
28
健康得分
87
收入水平
中上
征求性别
备注
有房(还有20年)有车(合租牌照)
基因情况
有驱蚊基因,抗过敏基因。

无发胖基因(包括糖尿病等连锁基因)

无其他发病率超过1%的遗传病基因



基因公司:  (盖章) 
本人签名:____________

基因要求
无发病率超过1%的遗传病基因。
其他

等到我去征婚的时候填写的就是这样的表格了吧Orrrrrzzzzzz